来源:雪球App,作者: 支付先知,(https://xueqiu.com/2904895572/307130646)
从早期的高起点出发,到后来在业务拓展与股权变动中的起起伏伏,如今老牌支付公司卡友支付又决定暂停存量银行卡收单业务。
撰文 | 张浩东
出品 | 支付百科
今日,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友支付”)将完成资金清算工作。这也意味着,曾经在支付行业有着辉煌过往的卡友支付走到了关键节点。
前不久,卡友支付发布了支付业务暂停公告,因公司管理决策调整,决定将现有业务运营至9月30日,对存风险隐患的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2024年9月30日之后将暂停原有存量商户银行卡收单业务,由于国庆节假因素,清算工作将于2024年10月8日前完成前序所有待清算资金后结束。
交易量曾排前十
卡友支付于2003年在上海成立,早期作为中国银联控股子公司,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2009年卡友支付进行股份改制后,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6月,卡友支付首次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允许其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国银行卡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之一。
2017年6月,乐富支付续展失败被摘牌后,被多家POS公司承接原有支付业务,其核心团队大多并入卡友支付。在承接乐富支付部分业务后,卡友支付的交易量明显提升,翻了数倍,一度上升到支付机构交易量排名榜单的前列。
作为商户数、交易量、综合能力曾经排行前十的大型收单机构,卡友支付曾有一段辉煌的过去。不过,承接乐富支付的业务,对卡友支付而言是把双刃剑。
据「支付百科」了解,被承接方虽拥有一定规模的商户资源和业务量,但存在虚假商户过多、外包服务商管理混乱等问题。承接方因承接这些“带病”的商户质量及资源,可能影响自身业务运营风险。
比如卡友支付在承接乐富支付业务时,或许由于在消化整合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潜在风险,也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将这些风险一并承接了过来。
一方面,虚假商户可能导致交易数据不真实,影响支付公司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外包服务商管理混乱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客户投诉增加。
2018年7月,卡友支付因多项违规受到央行处罚,被责令退出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目前其业务覆盖范围为天津、山东(含青岛)、四川、北京、云南、青海、深圳。卡友支付的经历,也促使其他支付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
股权转让陷入纠纷
2015年9月,达华智能通过收购,持有了卡友支付30%股份,当时达华智能希望借此扩大产业链,增强盈利能力。此后,达华智能继续推进对卡友支付股权的收购。
卡友支付原本的控股股东海航集团,在经历快速扩张后,为了偿还债务、减轻财务压力,恰好开始处置非主业资产,旗下的支付牌照资源成为出售目标之一,卡友支付便在其中。
2017年,达华智能以人民币111106551.36元(1.11亿元)收购了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卡友支付23.52%的股权。
距离达华智能收购卡友支付首笔股权仅仅两年多,2018年1月,达华智能便发布公告称,将卡友支付的100%股权出售给南京铭朋,其中包括已经持有的30%股权和另外尚未变更到公司名下的70%股权,卡友支付100%股权作价人民币7.38亿元。
企查查显示,目前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仍是卡友支付的最大股东。根据达华智能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协议签订后,南京铭朋向达华智能支付了3.46亿元。但达华智能方面因一些状况导致卡友支付的股权转移未能按照预定时间进行,后双方达成和解。半年报还显示,卡友支付由南京铭朋管理。
近年来,支付行业的监管环境日益严格。一方面,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从备付金集中存管到业务合规检查,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使得支付机构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合规水平。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也不容小觑。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支付方式不断涌现。从移动支付到刷脸支付再到刷掌支付,从大型支付巨头到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支付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支付机构很容易被市场淘汰。